2025年春天,還是多謝NBA2K,我和帕克與吉諾比利遠程連線聊天。
2025年秋天,我在杭州——感謝騰訊體育的王麗媛老師——見到吉諾比利,得以繼續春天未完的訪問。
這些完整地連起來,就是下面的一切。

2025年春天連線時,我的第一個問題:
我記得2005年,當你們與馬刺跨過西雅圖超音速時,麥克米蘭教練曾說,馬刺擁有兩個組織后衛。這也是我一直好奇的問題:托尼你可能是史上最能突破得分的組織后衛,馬努你可能是史上傳球最好的2號位。神奇的是,你們倆似乎從來沒有糾結球權的問題?你們在場時,如何定義自己的職能呢?你們會如何決定“誰來組織,誰來終結”呢?
——帕克和吉諾比利都沒想到我會扔出一個二十年前的問題,他倆互相看看,想了想,然后開始了。
帕克說:吉諾比利是當時傳球最好的2號位。
吉諾比利投桃報李:帕克是銳利的突破手,于是兩人合力,隨機應變,能讓對手防不勝防。

因為話題已被拉回往昔,所以能繼續聊了:2003那支馬刺(他倆的第一個總冠軍)和2014馬刺(他倆的第四個總冠軍),球風對比如何?——我其實知道答案,但想聽他們的版本。
——吉諾比利以一種意外深情與嚴肅的姿態說:
2003年,馬刺其實是蒂米為首,雙衛隨后,但時光流逝,2014年馬刺沒有2003年蒂米如此有統治力的、世上最好的球員了,于是必須靠深度和轉移球了,專注,努力:萊納德、迪奧、斯普利特,每個人都貢獻。

之后,話題開始比較隨心所欲了。
我說,帕克曾對位過如此之多的傳奇組織后衛:基德、昌西、納什、德隆、保羅、威少、庫里,形形色色風格各異,如何看待本世代的組織后衛位置?帕克感嘆:組織后衛永遠是最難打的位置,潮流變化總是會第一個影響組織后衛,所以他們需要應付太多的變化。

吉諾比利則說,時代流變,這個時代不只組織后衛組織了:約基奇是組織者了,塔圖姆是,盧卡是,哈登是;如果鄧肯在此時打球,他會像約基奇那樣更多高位操作,畢竟,“蒂米是個如此之好的傳球手。”

我問及歷年總決賽的體驗,帕克回首當年,說2005年與活塞大戰七場的總決賽分量最重:因為打足第七場。
2007那冠則很特別:他自己得了總決賽MVP。
他最愛的是2014年:一是2007年,時隔七年,終于又奪冠;二是:復仇了邁阿密熱。
跌宕起伏的生涯,遇到最麻煩的對手是誰呢?帕克說:2003年的湖人(三連冠OK湖人,那年馬刺4比2過關)。
然后?勒布朗的邁阿密。
我提到了2013年總決賽第一場,帕克的打板決勝投籃;但帕克說,那不是他最喜歡的球,因為:“那年我們沒贏”。
提到了鯊魚,帕克也順便回憶了姚明。他說,姚明是不可思議的天才:如此尺寸,如此技術,他在那一代,是最好的中鋒之一。

如果要選個馬刺隊史最佳首發呢?帕克想了想:
帕克,馬努,萊納德,鄧肯,文班。
吉諾比利的交流則更深一點,比如他說:
許多人認為巔峰是兩三年,但可能更長,比如23歲你更能跳,但30歲你打得更聰明。
他提到他討厭受傷:受傷不止意味著休養,還意味著和球隊分開,這一點常被忽視:獨自一人而非與球隊相處,對球員的心理也很艱難。
吉諾比利說,2014年奪冠很重要,因為2013年的敗北,疼痛到讓人發狂。所以他2014年奪冠旅途中,在意每個回合,專注每個回合。
都退役若干年了,但他倆體型保持很好:吉諾比利是個體育多面手,近來喜歡騎行。帕克一周去三四次健身房。帕克更喜歡跑步。

由于春天的基礎,到2025年秋天,杭州。面對吉諾比利時,馬努看看我:哦我記得你。
于是問答流暢得多。
我問吉諾比利,二十年前,波波教練曾說,他見到托尼之前,還覺得歐洲球員都是歐洲射手。在見到馬努之后,他才相信,為了勝利,做一些瘋狂的事也是可以的——馬努你如何影響了馬刺文化,馬刺文化又如何影響你?
吉諾比利說,他提供了馬刺缺少的一些東西。他與馬刺的關系,是彼此合作與學習。
到馬刺之前,他從沒和蒂姆這種球員合作過。所以他要學著如何與鄧肯搭檔,要學著對球隊有用,讓球隊贏球。他們一起調整、學習、努力,制訂計劃,經年累月地磨合,出來了我們所知的成果。

我給吉諾比利看了球迷送的沙畫:2003年的他,新秀;2004年的他,奧運會冠軍;2005年的他,球隊首席突破手——我問馬努:從2003年新秀替補奪冠,到2004年作為阿根廷王牌站到世界之巔,到2005年作為球隊首發首席突破手拿到第二個總冠軍,到2007年作為第六人拿到第三個總冠軍,期間他轉換了許多角色,如何調整的?
吉諾比利說,我們每個人的生活,都要轉換許多角色,球員的職業生涯其實很短,所以很早就必須觀察學習,學習如何打球,學習如何領導球隊。當到達生涯巔峰時,就要嘗試成為球隊領袖;再年長一點,就要嘗試成為年輕球員的導師。他覺得很幸運的一點:他常年在跟同樣的球隊教練和隊友打球,這很有助于他適應。
然后,吉諾比利無不自豪地說了句:他自覺年老之后,其實比早年打得更好了——這是春天那句“23歲你更能跳,但30歲你打得更聰明”的延伸——球員的巔峰是可以很長的!

我順著巔峰問:既然說到巔峰……那馬努覺得自己的巔峰是何時?你所在的那支馬刺的巔峰呢?
吉諾比利的答案與春天的差不多:他認為馬刺的巔峰是2014,“球隊的巔峰和我的巔峰,不太一樣。我的巔峰在2005年,到2011年左右。”馬刺的巔峰則更久:2014年,那是球隊巔峰:“萊納德來了,蒂姆和我們都老了,但我們彼此適應得更好。”
他深情地回憶:2014年的馬刺,經歷了完美的進化;蒂姆不再是當世最好的球員了——春天他也這么說,可見2003年鄧肯在他心中的分量——球隊必須分享,傳球,轉移,每個人都移動,不可能就地等球:
但那真是樂趣無窮!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幫上忙,每個人都得分!那真是了不起的冠軍賽季。
——他的這句“每個人都覺得自己能幫上忙”,要結合此前那句“要學著如何與鄧肯搭檔,要學著對球隊有用,讓球隊贏球”一起聽。這的確是他理想中的籃球。
于是我問得深了一點:有個傳說,2007年初,你主動要求波波讓你當第六人,然后促成了2007年的奪冠?
(背景:馬刺在2006-07季前45場31勝14負。吉諾比利去替補,馬刺調整之后,2月到3月一波13連勝,一個月不敗;從2月13日到4月13日兩個月間,馬刺25勝3負,之后奪冠。)
吉諾比利說,他知道那個傳說,但細節并非如此。“波波告訴我,他不想讓我當替補,但我如果能當替補,對球隊很重要。
我就說LET'S DO IT!沒問題!”
——一個新秀年奪冠、二年級奧運會冠軍、三年級第二冠,到五年級坐回替補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,但吉諾比利就這么應承了。

我問:2005總決賽,你晃過普林斯襲籃;2014第五場總決賽你給了熱隊一個扣籃,三年后的季后賽你終場前蓋掉了哈登。要找一個你生涯最佳球還真不容易——那你有最喜歡的生涯一球嗎?
吉諾比利興奮起來了:
“好問題!如果非要挑一個,我覺得2014年那個扣籃很特別。
”因為前一年發生的事(馬刺被雷·阿倫神射扭轉)我們一直覺得很痛苦;2014年,我36歲了;我那個扣籃可以幫球隊度過難關,那個球發生了,對我而言是一次救贖。
前一年,我沒有發揮到極致(2013年總決賽天王山,吉諾比利24分,但第六場馬刺被雷·阿倫神射扭轉之戰,吉諾比利9分8失誤;第七戰他18分,但馬刺終于敗北),這個球讓我覺得,我讓球隊扭轉了比賽,熬過了糟糕的開局(我:5比19的開頭)對!而且拿到了冠軍。”
回顧完往昔了,再次回到這個時代。我問吉諾比利:如果你在這個時代,你會怎么打?
吉諾比利很開放:我會很喜歡這個時代:節奏,速度,空間,投籃。我們以前在波波時代,遠投不太多,波波不太允許,他會看錄像,然后……(他看著我)嘿嘿嘿……
(我們一起嘿嘿嘿地笑了起來……)
吉諾比利認為,這個時代,他突破上籃和找到隊友的能力,會得到更大發揮。畢竟以前馬刺拿冠軍時,每場拿個85分,也許90分,“現在人人都能拿110分。我覺得我在這時代,會適應得很好。”
——題外話:
2005年總決賽,節奏82,鄧肯場均21分,吉諾比利19分。
2025年總決賽,節奏98。亞歷山大場均30分。
換個角度:
吉諾比利2005年季后賽每百回合34+10+7:盧卡2024季后賽總決賽之旅每百回合37+12+10。
舉盧卡的例子,是因為他說過和吉諾比利類似的話,“在NBA比在歐洲打球舒服,因為空間更寬,節奏更快。”——他倆都在歐洲稱霸過。
說到技術了,我就順便多問了一句:你很少原地拿球,很少用胯下變向,更喜歡用高低變化重心?傳球,你的招牌也是hammer戰術中,精彩的底線傳球?
吉諾比利說,那是馬刺戰術的一部分,每個人要做自己的工作:“我盡量尋找弱側,托尼盡量擋拆,這是全隊的需求,我們在一起打得很久,所以能夠自然運作出來。”
我見吉諾比利的前幾天,卡洛斯·德爾菲諾剛退役,于是我順便引了出來:說到打得久……前幾天剛退役的卡洛斯·德爾菲諾,以及路易斯·斯科拉、巴勃羅·普里吉奧尼,還有馬努,大家都有非常悠長的職業生涯,如果描述你們一代人?斯科拉曾說過,你們籃球風格受足球風格影響?
吉諾比利沉思了一刻,點頭說“這個可以有(It could be)。”他說,他們老哥們當年日常打籃球,周末也踢足球。阿根廷人嘛,“我們血液里就有這個。”他說很幸運有一代人,大家分擔不同角色,一起打球。他們不只是隊友,私下里喜歡彼此:喜歡在一起打球。
他說,老哥幾個,除了德爾菲諾和斯科拉,還有諾西奧尼和奧博托。德爾菲諾打到43歲,巴勃羅打到39歲……“我們會一起拉伸,我們會分享一些訓練方法,我們會盡力推著彼此前進。”
不只是作為球員,也作為朋友。
最后,二選一環節。馬努笑說是個容易得罪人的環節。
AI或愛德華茲?
——AI。
AI或卡特?
——AI。
AI或麥蒂?
——AI。
AI或謝伊(亞歷山大)?
——噓……很難啊,謝伊正在成長到更好的球員,但……AI。
AI或布克?
——AI。
AI或韋德?
——好難……AI。
AI或哈登?
——更難了……AI。
阿倫·艾弗森大吉諾比利兩歲,但在吉諾比利入行前一年,AI已經拿了常規賽MVP,帶著費城殺進總決賽,并在對湖人第一場轟下48分了。吉諾比利入行時,AI已經三個得分王。所以我能理解吉諾比利對AI的喜愛:他倆打法截然不同——效率、打法、做派——但都強硬兇銳。
所以最后一個問題:
AI或科比?
吉諾比利松口了:
科比。
再次,感謝騰訊體育與NBA2K。